如許用功固然也是很好的,但不可像他們那樣自稱已証得佛地真如了,因為那種狀態時的覺貼心,依然是意識。他們還有一種修法,是睡覺時不睡覺,躺在床上,想法不睬會外五塵--但不是不接觸到外五塵--只是不去觀察外五塵,而在不起妄圖的狀態中安住。假如用它來輔助修行禪定,這倒是好的。不外真要修學禪定的話,仍以打坐來修比力好;因為打坐來修定,會比較敏捷。在睡眠傍邊內攝而專注地思惟佛法也是很好的。
密宗裡面也有一個法門叫做「夢瑜伽」,可是他們的夢瑜伽是在常見外道法上用心,跟我們所說的不一樣。
若是有人是每天晚上不睡覺,每晚進入無想定或滅盡定中安住的話,他又是天天都很繁忙辛苦,那他天天淩晨出定之時,也是一樣會覺得身體疲累,沒有消除身體的疲憊;精力固然很好,身體照舊一樣的累。
至於進入無想定或滅盡定的等至位的人,他晚上入定之後,也是息脈俱斷的,然則與進入第四禪的人分歧--他的定中了了分明的靈知心臨時斷滅了,沒有見聞覺知,仿佛眠熟無夢一樣,但其中還是有些分歧的,今天不再重覆申明。不過,對於如夢觀的修証,卻是幾何有一些幫助;當你看到曩昔一世又一世的所造的種種業,和所修的各種淨業,反觀目下當今之所作所為,彷彿是做夢,比對今生,就會感受此生真的是在人生的大夢當中修行,菩薩道如夢的現觀,可以藉助於此而迅速成就;然則我的如夢觀不是藉此修成的,而是在明心與見性同時完成時,就已同時成就了;這在我的見道告訴中,早已寫在裡面了。不過在睡眠之前,用這個修行方式來用功,也有感化;我能知道很多過去世的事,就是用這類體例知道的。我曾這樣用功過一段時間,後來工夫熟練了(P90),就可以常常切換到另一個時空--固然依然不克不及隨意指定心裡想要看到的時空--就可以看到一些曩昔世的工作。
每晚睡前,因為不輕易入睡,所以經常用這個方式去旁觀過去世的我曾經做過什麼工作?最常呈現的情境是常州的城門,不知道現在常州的城門是否如故是我所看見的那樣?九百多年前的常州城門,進城以後是一條街道,正對著城門;兩旁是商號,店鋪前面都有粗布做的遮陽棚,我每次反複看見的時辰,都是站立在遮陽棚下觀看常州城門。但是這些觀察,只是讓我多幾多少知道一些曩昔世的事情,對於修道並沒有什麼大接濟。
答︰夢中的情形,鄙諺有一句話叫做「尿床夢」,就是行將夢醒而尿急時亂夢一場;那種夢是沒有層次的,參差不齊、張冠李戴的,那就是一種無記的妄圖。
若是是有條有理的,並且它所示現出來的進程是很清明的,往往跟你方圓的人有關係,並且與他們的狀態和個性都符合合,卻不是此生的工作,那都屬於曩昔世的事情。
經常這樣提示自己的時刻,在夢中時,也會有這類結果;這就是經常提示本身一切時都是夢的好處。必需要以這個第八識真如來調查,才可以或許照實的視察到人生如夢,所以他們所說的修法是不正確的。如許一來,就能夠很輕易的從夢中醒過來,也能夠在夢中作一個觀察遲疑者。但你假如可以或許經常提示本身:當我醒著的時候也是夢,是一場人生大夢;滅亡的時辰,就是醒過來的時辰。比方密宗的人修夢瑜伽,他們也說要現觀人生如夢;可是他們沒有辦法真實的現觀人生如夢,因為他們所說的現觀,都是在意識的境地上觀察;而意識與六塵相到,就會與六塵連在一路,固然就不成能照實的現觀人生如夢。這是常人的修法。答︰這是准確的。
我一貫都以定力的緣故而睡得很少,可是連氣兒十幾年下來,身體就難以負荷,所以我而今正努力的使本身睡得和一般人一樣。
以上所說的這兩種人,都是因為覺貼心沒法滅掉--意識沒法消失掉,所以釀成睡而不眠;所以睡而不眠不是功德,因為長期下來,會使得身體沒法負荷,越來越虛弱。問︰夢中的情形,如何辨別是曩昔生的事、或此生曾習境的延長?(p78)或含有警示、機鋒之夢境?或只是天馬行空之空想、無成心義?
==>群疑解析
第二種人是由於修行,定力太好,所以使他睡不著。比方我,每晚都很難睡得著;當我要入眠時,我只有一個辦法--就像捨壽要入涅槃的心境,把本身(無念的了了靈知)捨掉;若是不把無念靈知的本身捨掉的話,就無法入睡。所以我若是要修定的話,很輕易,只要一坐下來,就可以馬上入定了;在身體累了的時刻,坐下來想要打個打盹都不容易,還得像入眠一樣的努力一番呢。當你一天到晚都(p84)是處於一念不生的狀況,這類無念的了了靈知,會使得你因為定力的關係而睡不著;心裡越清明,就越睡不著;越睡不著,就會更長時候的安住於無念靈知的境地中,定力就會越來越好,就會越睡不著,成為一種輪回。睡而無眠,有兩種情形:第一種人是適才所說的神經耗弱,得了失眠症;或突然遭逢大變故,使他放不下,因為焦炙而致使他睡而不眠。比方過去幾年所遭遇的窘境,或很是主要的事,或讓你十分康樂的境界經歷,過後在你的夢境中呈現,那就是曾習境的延長。
有的是你此生曾習境的延長;這是說,有一些事物是你此生所不曾熏習過的、不曾接觸過的,但倒是曩昔世曾熏習過的,它有時會在此生的黑甜鄉中反復出現。
但這個修証必要很好的聰明,跟禪定沒有多大的關係;然則因為須要能在兩種分歧條理的境地間不息地往返轉換,去體(p92)驗它,所以還是必要一些禪定的功夫。關於夢境的修行,還有一種,那就是二地菩薩所修証的「如同光影」現觀--他可以自由地轉換黑甜鄉中的相分。但這個修証跟你剛剛所說的夢的觀行又紛歧樣了,這個現觀,需要很大的福德,要為眾生做很多事之後,定慧都有很大的進步今後,才有可能修成。整理出來今後,你會發覺:本來夢中夢外的相分是可以由本身去轉變的。然則等你真正証得「如同光影」聰明的時辰,你會覺察:其實這個聰明本身跟禪定工夫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就仿佛你想要明心,我們會先要求你把看話頭的工夫教練好;可是比及你明心了今後,你會發覺:本來明心跟會不會看話頭並沒有關係。一樣的事理,「如同光影」的修証也是如許,在一個疑情出現的時刻,要去參究它--但那個疑情是什麼?我不克不及跟你明說--參究出來以後,你還得要去收拾整頓它--智慧如果夠好的話,大要要收拾整頓二至三個月。
在這裡趁便為大家略說一下,作為將來修行的參考。可是你若是心腸粗拙,沒有看話頭的工夫,你是沒有辦法找到第八識真如的,所以也不是沒有關係。
*
建請樓主您自己從夢的本源解析深切了解再自行慢慢解縛。
然則第八識如來藏不可以明講,假如我把如來藏的深情先洩漏給你,不是讓你本身參出來的話,將來你就不會有什麼功德受用,般若聰明也不容易生起。我這樣舉例申明黑甜鄉中的六七八識的運作,它的現實景遇,不容易瞭解;如果想要真實的瞭解,你還得要明心才行。若是沒有明心的話,就只能在乎識上思惟想像,沒法實際去體驗這個進程的內容,所以必需明心了以後,(p82)才能真實的瞭解我所說的內在。/
所以在修道証道的時候,固然會有那種覺明現前的現象,但那不是我們所要尋求的方針。我們所要求的是:把一念無明的四種住地懊惱斷盡而証得解脫果,是要把佛菩提道的所知障隨眠一分一分地修除掉,這才是我們所要用功的處所。
欲界人世的色身,必需靠睡眠來停止耗費能量;在睡眠的過程當中,又可以藉著血液循環及呼吸,來修補細胞在白晝的耗費,以消除委靡;及補充肝臟的能量,使得我們明天又有精力可以幹事及修行,這是欲界中的一種常態。
証得第四禪的人,可以幾年不睡覺,天天晚上不倒單,每晚入定;但是如(p86)果持續十幾年下來都是這樣的話,他的身體就會受不了,所以他有時照舊得要睡覺的。如果只是本身修行打坐,而不須天天為眾生勞累的人,有了第四禪的定力,他就可以永久沒必要睡覺,可以天天睡而不眠,那就不會有夢。
這是什麼原因呢?當進入第四禪的等至位中,息脈俱斷,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可是息脈俱斷的意思是:在定中,你不能消弭色身的委靡,因為呼吸及血液循環都停止了,所以你的肝臟所消費掉的能量也就不行能在你進入四禪的等至位中為你彌補了,所以當您出定的時候,身體仍然照舊疲累的;所以,他有時仍是得要好好地睡一睡。他這平生從來只是持名念佛,不曾讀過什麼了義的經典,所以這是過去世所曾熏習的記憶,在夢鄉中、由於見道的好事而現前的。我們會中有一位師兄,從禪三見性回來今後,有一天做夢,夢中在研讀《維摩詰經》,醒來以後感覺很希奇,因為他基本不曾讀過這部經,他就去問他人,看是不是有這部經典,效果是真的有;他就去找了一部來讀,居然和他夢中所讀過的內容完全一樣。有時辰,你會夢見正在研讀某一部經,經文的皮相意思也能曉得;醒過來以後才覺察到此生基本不曾讀過這部經,也沒有據說過這部經典的名稱。後來你去問他人,才知道真的有這部經;這就示意你曩昔世曾讀過這部經典,那麼這個夢即是顯示曩昔世的工作。
問︰何謂睡而無眠?此與常人之睡眠差別為何?要如何才能做到睡而無眠?
正覺各地講堂:請上彀檢察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或許有人會說︰「品茗就喝茶,有什麼關係?茶又不是什麼高消費的東西。因為長期的睡而無眠,有後遺症,會致使火氣上升;人家是吐氣如蘭,你卻是滿嘴口臭,必需天天喝很多茶;只要三十分鐘不喝,就又出現口臭,所以不值得尋求。」然則你如果不懂品茗,喝到後來身體變寒了,漏洞就跟著來了,那可不好玩。
這種進程,我在破參後大約保持了兩年半,幾近沒什麼睡覺;那段時間,睡覺的時刻都是在睡而不眠的狀況,我們稱之為覺明現前。這個境地並不必要故意去連結它,因為對於修行而言,它只是一個現象;可是如果要藉它來修定的話,這就有大用處了。失眠則會使人精神委靡,因為睡時心神煩亂,其實不安隱,所以在睡覺的過程當中,不但沒有彌補白天消費掉的體力,在睡的過程中又損耗掉很多體力,所以醒來以後出格累,原因正在於此。
(p88)可是睡而不眠時,你的色身一定依然會有某些部份仍在利用,也就是仍在稍微的使力;當你觀測到了,就放鬆它,繼續安住;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你又覺察身體的某一部份又因末那識的原因,而又有些輕微的出力,你又去放鬆它;像如許不斷地重覆,直到天明。答︰這也是一個進程。平常覺明現前的現象呈現及存在的時段之中,不會令人覺得累,那是因為禪悅而令人心情愉悅的原因。但這只是一種狀態、只是一個進程,我不主張大家去尋求這類境界和進程,但也不能否決,因為這是參禪明心悟道、分外是目睹佛性十分清楚者,所必定會碰到的狀況和過程,不是有心去尋求和証取的,這在我們來說,叫做覺明現前,是由証悟的禪悅所產生的。
請續恭閱:甘露法雨
第八識在黑甜鄉傍邊,不隨你起貪厭及分別,祂源源不斷地流注內相分種子,使得夢中的六塵境接續地現前;祂又源源不息地流注六七識的種子,使你可以在黑甜鄉傍邊遊戲,在夢境傍邊喜怒哀樂或繼續修行;然則第八識在夢境中或一切境界傍邊,祂卻完全不起心動念、完全不起貪厭的,這就是六七八識在黑甜鄉傍邊的分歧所在。在黑甜鄉傍邊,第六識還是在做了別--了別第八識依第七識之命而供應給你的內相分六塵;在夢鄉傍邊,你以為本身去到什麼地方了,其實都只是在本身第八識所示現的內相分裡面,曆來沒有分開過第八識所示現的境地。意識就在這裡面起種種分別,與末那識一路在內相分裡面起貪愛厭憎。問:在睡眠中可之內攝、專注、思惟佛法而不觀外五塵境,或處在清明的狀態;如發覺妄念一起,隨即回到此境;如斯反覆直到天明,上班時身心卻不感覺疲倦。這和一般因妄圖紛飛致使一夜未眠之失眠狀況,此時身心會很倦怠,差異為何?
具體,請恭閱:甘露法雨 大菩薩 平實導師著[結緣書] 之
當你正在好夢當中享受美景良辰的時辰,若是倏忽有人因為緊急工作必須叫醒你,因此鼎力的搖動你的身體;這個時刻,末那識在這個大力搖動的觸塵所產生的法塵上,感受它的變更太大,必加以劃分了知,可是自己的離別能力太差,必須指令意識轉到外相分的觸塵上來作別離,是以就把意識調到外相分的搖動的觸塵上來作了別,所以,當意識轉換到外相分的觸塵上的時辰,你就醒過來了,就不在夢鄉裡了。答︰在夢的進程當中,第八識、祂是不管這一些工作的,祂是一點兒都不關心利害得失的。祂只是恆常不竭地把六塵相分--六塵的內相分--源源不絕的閃現出來,只是源源不息地供給六七識的識種,讓你可以在夢中受種種苦樂;至於在夢中的你--見聞覺知和處處作主的心--有什麼得失或苦樂,祂是不管的,如如不動的。在展現夢境內相分的同時,祂仍是繼續在顯示外相分的五塵境,讓末那繼續接觸外相分的五塵境,只是見聞覺貼心不知道罷了,便以為此時沒有外相分五塵境。問︰您剛才所說那些夢境的狀況,六七識各有什麼不同?第八識有何分歧?
若是是天馬行空一般的夢鄉,那只是曩昔的曾習境,由末那的遍計所執性而使得見聞覺知的意識心在那裡面遊玩,與生命的實相和機鋒或警示,完全無關,和你的生活上的事物也沒有什麼關係;那只是像寫小說的作家在構思一些小討情節一樣,對於修行上來講,沒有什麼意義。
==>群疑解析
如此一說是否准確?
後來發願,起作意要遠離此法,事後即體驗到在黑甜鄉中其實可以久看著它而不隨之。問︰門生在睡眠時,常因作夢而跟著夢境而轉,自覺忸捏;明知夢鄉虛幻不實,卻身陷此中而不自知。
如此看來,從一般環境來說,實習睡而不眠的工夫,並不是主要的。因為從長時間(陸續十年以上)來講,只要懷孕體存在,人每天為眾生勞碌,就必需睡眠,因為睡眠是保持身體的正常運作所必需的。
所以,睡而不眠並非很重要的;除非你已知道明天將來無多,而想在捨壽之前敏捷証得滅盡定,才需要以不倒單的修法來敏捷取証滅絕定,否則不需要如斯辛苦。擺脫道的修行與証得,並非在不倒單上面修得的,而是在斷除煩惱障上面去証得的;佛菩提道的証得,則是在親証第八識如來藏上面去証得的,都不是在不倒單上面所能証得的。
*
)
如另有問題未決,建議是請樓主您、網友您當同心專心尊重請示非常慈悲很是有聰明的正覺 親教師菩薩開示解說!(註:由於都是義工菩薩,所以請在共修時候洽詢,大致是周一至周五每晚約6點到9點。
」我說不會,這是因為我有個願在--不取無餘涅槃,捨壽時要轉入中陰身去,往生神仙世界面見彌陀修學更深的種智,然後再去中國大陸投胎,繼續宏揚如來藏的第一義諦微妙正法,所以不會入了無餘涅槃去;並且我也還沒有到了捨壽的時候,怎麼可能會入涅槃呢?
有一次,有位師姊聽我這麼說,就跟我講︰「教員!你這樣子睡,很危險的;萬一你入了涅槃,那這些同修們怎麼辨?該學的法都還沒學完呢。
睡而無眠的境地,不須去追求;有的人是腦神經虛弱,所以睡而無眠--是睡不著,不是不想睡;這個實際上是失眠。
所謂睡,就是四肢委臥、五體橫陳,這叫做睡;睡時六識暫滅不現,無有見聞覺知,於一切外境,心不明瞭、昏昧蒙昧,名之為眠。答:回覆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將睡而無眠的界說弄清晰。
*
應該是沒有什麼工作。
假如是坐著睡覺,那倒不如躺下來睡;因為躺下來睡,消弭疲勞的結果確實對照好,若是是躺著睡不著,必需坐著才能入眠,那無妨繼續坐著睡。至於不倒單,這裡面有兩種狀態;第一種人是化名不倒單,因為他是坐著睡覺,並不是入定。第二種人是入定修定;因為他在白日為眾生忙碌,沒有時候修定,他又不願摒棄修定,只好行使晚上來修定;這種人是已有了定力的人,當他坐上蒲團以後,就立刻進入初禪,只要一剎那就可以進入初禪;然後從初禪中,垂垂轉進二禪、三禪……等。可是他雖然每天晚長進入禪定之境地中,可是他在白天所累積的疲憊,其實不能因為進入禪定境界而消弭掉;這是由於禪定境地之中的意識心並沒有消失掉,意識心入了二禪以上的等至住中,覺貼心還在,只是不獨五塵罷了;固然不觸五塵,可是等至位中的定境法塵還在,所以你的覺貼心依然不滅,所以你的神經系統不克不及得到歇息,所以恒久勞累而每晚不倒單的人,到了清晨打板而出准時,你的身體依然很累--雖然精力蠻好的。
恭錄一段
有時則是佛法中的機鋒,目標是想接濟你開悟;常常有人來進修我們所傳的法今後,在夢中泛起了一名老僧人,示現一些機鋒;其時常常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後來証悟了,才知道那老僧人是在給他機鋒,本來夢中的老僧人是証悟的聖者,那時在夢中還不曉得向他頂禮呢!在鬼神道中,有時也會有証悟的神,固然其數甚少,但不克不及說沒有,因為菩薩常常乘願受生於六道當中,平凡他不會示現為一個証悟者的身份--固然個中也有是從禪師那兒學來的皮相上的機鋒,但他其實其實不知道誰人機鋒的真正意思(p80)--比如有位師兄小時刻經常夢見他們家的神明,在夢中老是給他統一個機鋒;開悟之前老是感覺這位神明似乎有些無聊,不知究竟在幹什麼。至於警示的夢鄉固然也有,比如向你作預告、或顯示前兆,使你知道將來會産生什麼功德及壞事,讓你趨吉避凶;比如民間崇奉中,經常有人夢見地盤公,告訴他一些工作,後來應驗了。後來悟了,明心了,才知道那神明不是無聊好玩,才知道原來他是在示現禪的機鋒,原來那神明是個開悟了的聖者。不外這是少少數中的少少數,這常常是菩薩為了度某人証悟,居心去當他們家的神明;像這類景遇,大多在他想度的人証悟以後一段時候,菩薩就會離開,另外去度他人,那家的神明也就隨著換人來當了,固然神像並沒更換另外一尊。
正覺教團-正覺各地講堂 mission/3
*
本文來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1020120915AAtfIjs